
前段时间,一位小我几岁的同事到准格尔旗薛家湾镇第一小学采访,碰到了他的英语老师郭旭华老师。同事和郭老师叙旧一番,攀谈间提到了我,还发来了他们的合影。虽然我算不上什么桃李,但当时,我真的觉得“桃李满天下”具象化了。
郭老师是我的恩师。初中时,他是我的班主任,教英语。那时的他意气风发,大个子笔直,连头发丝都写着“精神”两个字。课堂上,他激情澎湃,讲课的声音几里地外都听得到。他的课很有章法,再枯燥的知识也能变得有趣。“举一反三”“由此及彼”,他把这些方法用得淋漓尽致,总能让同学们“燃”起来。我用不着怎么费劲,就能掌握知识点,而且掌握得很扎实。上了高中,我几乎没怎么对英语上心,一直吃着初中学到的“老本儿”,成绩也保持得住,还要仰赖于郭老师为我打下的英语基础。
郭老师输送的成长养分,在课内,更在课外。我那一颗玻璃心,常常因为考试失利,或是数学和物理“学困”而焦虑大哭,认为那就是“惊涛骇浪”,那就是“山崩地裂”。郭老师无条件包容着我的情绪,包容我的手足无措。他没有告诉我刻板的“标准答案”,而是接收了我心内的“大雨”,并把它们化为闪闪的露珠,让我能够举着露珠向上生长。
那时我家境不好、处境艰难,除了苦读苦学,找不到任何一条别的路。当我踏碎月光,没有星辰回应,是他打捞无助的我,让我知道:我可以,我能。他的鼓励,他的信任,他的帮助,汇成一股汨汨涌动的暖流,让我有勇气撕开迷雾,拥有穿越的能力。
后来,郭老师调离原来的学校,但一直全身心投在教学一线。他的大嗓门,他的“方法论”,他和学生的相处模式,都为人们津津乐道。有了他的托举,一届又一届学生“翻山头”“上大分”,在时间里追寻答案,学知识,也学做人。
初中毕业已近20年,我在一个热闹的场合偶然和郭老师相遇。我问他,这么多年,有没有困倦的时候?他立刻肯定地回答:没有。其实我不必问,因为他眼神中的热爱已丰盈成山海。行万里,白发生,但高山依然在生长,这就已经是答案。
▼
来源:暖新闻微信公众号(作者:池小花)
编辑:吴卓群
校对:李由
审核:许欣
终审:王红梅
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