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重汽车在南中环桥上进行荷载试验。山西晚报·山河+记者 钟清 摄
“南中环桥今天早上通车了,比预期提前一周!”8月26日早6时许,备受关注的太原市南中环桥主桥斜拉杆上耳板更换维修工程圆满完成各项施工内容,比原计划提前一周实现通车目标。
南中环桥大型预防性维修养护工程于7月19日启动,对主桥19根上耳板及斜拉杆进行更换。同时,秉承系统维护理念,对便道砖破损、栏杆锈蚀、防撞墙墙皮脱落等问题进行全面维修养护,最大程度上保障汽车、行人的安全通行。
24辆载重货车进行荷载试验
8月25日晚,记者来到南中环桥,这里灯火通明,24辆载重汽车缓缓通过路面。这是维修工程的最后一项内容——荷载试验。其是桥梁通车前验证结构安全性与承载力的关键环节,也是对桥梁维修加固效果的全面检验。
荷载试验采用24辆40吨的载重汽车作为加载设备,通过静载试验和动载试验,按照预先设计的加载程序,逐步增加荷载,使桥梁结构达到预定的试验荷载等级。监测人员根据实时采集的各级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和位移参数,进行分析处理,评估桥梁的安全性、稳定性。
太原市市政公共设施建设管理中心市政桥梁管理所所长张立强介绍,7月19日施工以来,全体工作人员驻扎在现场,大家一起研究具体的施工工艺并进行修正,尽最大努力,在最短的时间,对19根斜拉杆进行了更换。另外,对南中环桥的配套设施也进行了养护维修,采用激光除锈技术,对南中环桥的栏杆进行除锈,并涂刷油漆,保障了栏杆的光泽和耐久性;对便道砖进行密封胶的封闭,防止雨水下渗;对梁体进行了打磨除锈;对桥面的破损进行修理,在栏杆上增设了交通反光标志,保障了汽车行驶的安全性。
“目前的动载和静载试验都正常,桥体安全稳固,可以保证26日早正式通车。”张立强说。
南中环桥施工正式完工
施工期间,太原正值酷暑与汛期交织的特殊时期,给作业带来严峻考验。各参建单位秉持高标准要求,在“战酷暑、斗风雨”的双重挑战中,全体建设者铆足干劲、迎难而上,24小时不间断施工,将安全与质量要求贯穿施工全流程。
更换斜拉杆时,加装临时监测设备,对拱圈变形趋势、斜拉杆索力变化及结构关键部位应力值进行实时追踪监测,换索焊接的专业技术人员,对每一个作业细节都精益求精,每一道施工环节都有条不紊。焊接作业完成后,对焊缝质量全面核验,确认达标后,再进入后续挂索及张拉测试环节,确保核心构件安全。维护锈蚀栏杆时,首次应用激光除锈新工艺与高性能水性氟碳漆,提升桥梁栏杆的维护效果与耐久性。
这次维修工程同步进行附属设施养护工程,修复便道砖1700平方米,处置防撞墙病害2500平方米,涂装主桥外立面、拱圈、护栏等10000平方米,维修更换桥体亮化灯具近1万套、电缆1.3公里、检修高杆灯18基,安装反光标识370个、道钉400余个。
南中环桥维修工程由市城乡管理局所属市政建管中心组织,山西省交通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山西交通建设监理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四川交大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等单位参建。
来源:山西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