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江区西郊街道地处梅城江北老城区,辖区医院多、学校多、流动人口多、老旧小区多,衍生医患纠纷、市场纠纷、校园纠纷、邻里纠纷,基层社会治理问题错综复杂。
近年来,西郊街道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党建为引领,持续推进“1+6+N”工作体系建设,不断延伸社会治理触角,做实矛盾纠纷化解,获评“全国平安医院建设表现突出集体”“广东省信访工作示范街道”等称号。
建强“1”个中心管平安
走进西郊街道综治中心,“五室一厅”布局清晰,信访接待、视频指挥、诉讼服务、法律咨询等多功能在此汇聚融合,实现从“多中心”到“强中枢”的蝶变。平安法治办、信访办、司法所、综合执法办等部门全员进驻综治中心统一办公,派出所、法庭、检察机关通过“派驻+轮驻”形式入驻综治中心,实现“统一指挥、共享融合”。

“即接即办、镇街吹哨、部门报到、会商研判”的工作机制,驱动多职能部门组成的多元调解队伍快速响应,确保矛盾风险隐患一经发现即被化解,从而形成上下联动、协同共治的工作格局。
凝聚“6”种力量保平安
西郊街道平安建设的密码,在于精准凝聚起公安、司法、法院、检察院、粤平安系统、全科网格这六股核心力量,攥指成拳,织就严密防护网。

该街道建立三级网格包干制,建强13支村(社区)网格团队,组建1支机关党员和13支村(社区)党群志愿者服务队,发挥党员“双报到”机制作用,联合党员、网格员、综合执法员、志愿者进片区、进网格,加强“人、地、物、事、组织”五大要素摸排管控。
2024年以来,汇集“粤平安”、信访、12345热线等渠道收集的矛盾风险弱信号约1280件,限时办结率100%。
同时,西郊街道联合公安、司法、法院、检察院等相关部门践行“四下基层”,形成联调联动、紧密合作格局。
2024年以来,为群众提供信访接待、劳动服务、司法调解、法律咨询、心理咨询等服务共计约530人次,累计调解各类矛盾纠纷593起,民事纠纷案件数量下降11.5%,其中司法调解57宗,调解成功57宗,调成率约100%,达成协议57宗,涉及金额约13万元,帮助农民工追回欠薪450万余元。
西郊街道在开展“围屋家访”工作中,联合相关职能部门深入了解辖区居民,特别是重点人群的生活状况和实际困难,创新推出“家访+代办”服务,让困难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政策红利,将家访的温暖延伸到服务全程。
针对重点区域,西郊街道布设监控摄像头185个、天翼大喇叭52个,配备完善各村(社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等智慧设施,打造“一屏观城乡、一网管全域”的智慧综治中心,并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实现全面布控、实时预警。辖区社会治安警情、立案、破案呈现“两降一升”良好态势。
发挥“N”方作用促平安
西郊街道深入推行综治工作站进医院、进市场、进学校、进村(社区)的“四进”工作法,在13个村(社区)、4个医院、4个市场、及6个学校建立综治站,发挥综合执法、市场监管、文广、“客都义警”等人力物力资源,定期到各综治站网格结合“围屋家访”开展大下访、大调解、大普法、大宣传等活动,将“解忧站”设到群众家门口,前置化解矛盾。

2024年来,联合医院、学校、职能部门、社会组织共化解处置医患纠纷、市场纠纷、学校纠纷、邻里纠纷等各类矛盾纠纷290宗,处理市容“六乱”行为1.83万宗,拆除违法建筑1000多平方米,清理长期未经营企业23家。排查整改各类安全隐患10000余条,顺利完成火灾高风险区域隐患整治,并通过市政府验收、摘牌。
“医院门口买的‘神药’,一点用都没有!”一位患者焦急地向医院综治站反映。工作站闻讯即动,迅速联动机动警力。依托智慧侦查手段,办案民警深挖线索,一举破获针对患者的诈骗案,抓获嫌疑人两名,为4名群众追回损失7840元。

除此之外,综治工作站还充分利用医院内的LED显示屏,滚动播放防诈骗、防盗、反邪教、禁毒专项警示案例,时刻提醒患者及家属树牢防范意识,切实做到服务群众“零距离”。
据介绍,接下来,西郊街道将继续依托综治中心,健全矛盾风险排查化解机制,让群众“最多跑一地、只进一扇门”,就能解决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同时结合“围屋家访”常态化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化解”专项行动,实现矛盾风险排查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
南方+记者 张柳青
通讯员 江国锋
【作者】 张柳青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