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河东·镇街园区行”特别报道八
汤头街道:特色产业“链”聚动能 镇域经济“活”力四射
在临沂客户端讯 近年来,河东区汤头街道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以产业特色培育为核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运用“链式思维”推动乡村振兴,构建起特色鲜明、活力充沛的产业发展格局,为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龙头企业引领,鸭产业“链”出新精彩
走进汤头街道鑫升食品现代化养殖基地,智能化气息扑面而来。一键上料、智能温控的鸭棚内,数万只肉鸭在标准化的悉心照料下茁壮成长。这家企业实力强劲,日屠宰肉鸭达10万余只,深加工后的鸭头、鸭脖、鸭舌等丰富多样的产品,借助便捷的冷链物流,直供国内外市场。其年冷藏存贮能力高达8000吨,秘制鸭、预制菜等产品更是远销澳大利亚、朝鲜等国。
“我们的鸭不只是美食,它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动人的故事和悠久的传承。”鑫升食品总经理王玉升介绍,企业打造鸭文化博物馆,通过文物展陈、场景还原等形式,将“凫鸭”历史融入品牌。依托这一文化IP,开发老爹酱鸭、藤椒小仙鸭等30余款产品,其中古法“风干肉”年产量10吨,成为高端伴手礼爆款。
鑫升食品的发展不仅局限于自身壮大,更积极发挥带动作用。企业带动周边8个村庄成立养殖联合社,创造了230个固定岗位和3000余个灵活就业岗位。从智能养殖的前沿探索,到文化赋能的深度挖掘,从预制菜创新的大胆尝试,到共富工坊的暖心实践,鑫升食品以“链式思维”为传统鸭产业注入了全新动能,让承载着历史与未来的“鸭子”,振翅飞向更为广阔的天地。

产业园区聚力,多元产业“链”动新发展
鑫升食品的发展是汤头街道深耕特色产业“一条链”的一个生动缩影。街道加快延伸产业链条,秉持龙头引领、链式发展的理念,全力打造汤头街道健康肉食品产业园。园区大力推动畜禽肉制品加工企业与种植养殖业、商贸流通业、餐饮业等上下游产业以及大中小各类型企业协同发展,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真正实现“从养殖场到餐桌”的全过程可追溯。目前,园区内已汇聚食品加工企业13家,其中规模企业达9家。
园区内,年屠宰200多万只肉兔的春阳食品,是川渝地区兔肉的主要供应商。总经理胡凡华介绍:“我们实现了肉兔的全部利用,兔肉加工成佳肴,兔皮制作服饰,兔肠做鱼饲料,公司年产值超6000万元。”同在园区内的山东瑞祥诺尔动物营养有限公司,专注于生产畜禽配合饲料和宠物配合饲料,年产销各种畜禽饲料5万余吨,产品畅销全市及周边市场。这些企业优势互补,成链成势,协同发展,共同激活产业新动能。
循环农业赋能,创新模式“链”筑新未来
汤头街道拥有国家级、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3家,长三角农产品供应基地2处,聚焦草莓、西红柿、茄子等特色产业,培育俏红岭西红柿、沟南玫瑰花、小碾子念香草莓等品牌,打造“一村一品”格局。
街道与河东农发集团合作建设汤泉耘谷示范产业园,依托山东鑫丰种业、金秋大粮等种业公司,全力打造集育种、研发、加工、物流仓储、交易于一体的全流程循环农业产业园。产业园年产优质水稻种子10万斤、小麦种子150万斤,加工稻米制品500万斤、生物有机肥3万吨,年产值可达1.5亿元,力争打造国家黄淮海区域性水稻生物育种试验示范基地。创新“国企出资金、农村出资源”的运营模式,农发集团托管街道土地,建立国企、村集体、农民三方利益联结机制。万亩湖粮食基地集中3600亩连片耕地种植黑小麦,带动12个村集体增收320万元,农户户均增收4000元。
如今,汤头街道正以特色产业全链条锻造为强大引擎,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加速驰骋,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壮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璐 王泓钧 通讯员 邢子芹 钟继平
编辑: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