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账本里的秘密林晓推开家门时,客厅的灯还亮着,
暖黄的光裹着一股酱油混着葱花的香味飘过来。王秀兰正弯腰擦茶几,
蓝布围裙的边角沾了点面粉——下午蒸包子时,她特意多放了两勺糖,知道林晓爱吃甜口的。
听见开门声,她直起身,手里的抹布还在半空中悬着:“回来了?饭在锅里温着,
你爸刚还念叨,说你这礼拜加班多,肯定饿坏了。”林建国从阳台走出来,
手里攥着个旧搪瓷杯,杯沿磕了个小豁口,里面是凉透的菊花茶。他看了林晓一眼,没说话,
把杯子往茶几上一放,发出“当”的一声轻响。杯底还沾着点茶叶渣,是昨天泡的,
他总舍不得倒,说“再泡一遍还能出味儿”。林晓换鞋的动作顿了顿。这氛围有点不对,
往常她回来,爸爸早该凑过来问“今天地铁挤不挤?”“领导没为难你吧?”了。
她把帆布包往沙发上一扔,包带蹭到沙发扶手上的补丁——那是去年她不小心勾破的,
妈妈舍不得扔,找了块碎花布缝上,针脚歪歪扭扭,却比新买的沙发套还让她心安。“爸,
妈,跟你们说个事。”林晓走到厨房,掀开锅盖,里面是一碗红烧肉,几块排骨炖豆角,
还有一碟凉拌黄瓜——都是她爱吃的。肉炖得软烂,一夹就脱骨,
是妈妈炖了两个小时的成果。她拿起筷子,却没动,深吸了口气,
把早就在心里盘了无数遍的话咽了咽:“咱们省不是出了新的养老金政策嘛,
就是2019年以后的缴费档次能提,最多一年交8000,退休了每个月能领800多。
妈要是按最高档补,每个月能领1000出头呢。”空气瞬间静了下来。
王秀兰擦茶几的手停了,抹布上的水珠滴在茶几上,晕开一小片湿痕。林建国端起搪瓷杯,
又放下,手指在杯沿摩挲着,那里有他几十年握杯留下的包浆。“领那么多干啥?
”王秀兰先开了口,声音有点干,像被风吹久了的纸,“现在每个月200,够花了。
我跟你爸早上喝稀粥,就着家里腌的咸菜,中午炒个青菜,晚上煮点面条,
一天花不了十块钱。菜市场下午五点以后菜价减半,我去捡点便宜的,能吃两三天。
”“200够啥呀妈!”林晓急了,放下筷子,筷子碰到碗沿,发出清脆的响,
“现在一斤肋排都快40了,你们要是感冒发烧,去趟医院挂个水就得好几百,
200块钱够干啥的?上次张阿姨她妈,就因为舍不得花钱看病,小感冒拖成肺炎,
最后花了好几千!”“感冒了喝碗姜糖水就好,哪用去医院?”林建国终于说话了,
语气硬邦邦的,像他以前在工厂里用的铁块,“你别瞎操心,我跟你妈过了一辈子,
啥苦没吃过?以前你爸我在车床厂,手指头被机器划了个大口子,就用碘酒擦了擦,
照样上班,也没见咋地。”“这不是省钱的事!这是保障!”林晓的声音提高了点,
嗓子有点发紧,“以后你们年纪大了,走不动路了,每个月多领800,
就能请个钟点工打扫卫生,或者买点现成的饭菜,不用再自己买菜做饭了!我算了,
一共要补9万,我出4万,你们出5万,这钱花得值啊——十年就能回本,以后都是赚的!
”“9万?”王秀兰的眼睛一下子睁大了,手里的抹布“啪”地掉在地上,她弯腰去捡,
膝盖“咯吱”响了一声——那是年轻时在社区做保洁,冬天跪在地上擦瓷砖落下的毛病。
“这么多钱?林晓,你知道9万是啥概念不?我跟你爸以前在工厂,一个月工资才300块,
9万得攒二十年!你爸下岗那年,咱们家连饭都快吃不上了,
是你奶奶把她攒了一辈子的500块养老钱拿出来,才给你交了学费!”林晓鼻子一酸,
想说“我现在能赚钱了,奶奶的钱我能还,你们的病我能扛”,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她在互联网公司做运营,一个月工资1万2,在这座二线城市不算低,可房租3500,
水电燃气500,通勤费200,再加上偶尔给爸妈买点牛奶水果,
每个月能攒下3000就不错了。4万对她来说,是攒了大半年的钱,
是她拒绝了同事无数次聚餐、没买过一件超过200块的衣服才攒下来的。可她觉得值,
只要爸妈晚年能过得踏实点。“爸,那些事我都能想办法。”林晓的声音有点哽咽,
“奶奶那边我每个月都寄钱,你那腿要是疼得厉害,咱们就去大医院看,钱的事我来解决。
养老金这事更重要啊,这是每个月都有的钱,是给你们的定心丸!”林建国站起身,
走到阳台,背对着她们。窗外的路灯照进来,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
肩膀有点驼——那是年轻时扛机床零件压的。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包烟,是最便宜的红塔山,
想点,又想起林晓不喜欢烟味,又塞了回去。“我不同意。”他的声音从阳台传过来,
带着点沙哑,像砂纸磨过木头,“这钱不能动。你奶奶今年82了,万一有个三长两短,
住院得用钱;你爸我这腿,阴雨天就疼,万一以后要做手术,也得留着钱。这9万,
是救命钱,不能拿去‘赌’。”“这不是赌!”林晓急得眼泪都快出来了,“这是国家政策,
是社保局担保的,肯定靠谱!我同事张姐去年就给她爸妈补缴了,现在每个月能多领600,
张姐说她妈现在敢买苹果了,不用总等着她寄!”“别人是别人,咱们是咱们。
”林建国转过身,眼睛里满是林晓看不懂的固执,“张姐爸妈是老师,退休工资本来就高,
家底厚。咱们跟人家比不了——你爸我没文化,你妈没工作,这辈子就靠攒这点死钱过日子,
不能冒险。”2养老金的抉择林晓看着爸爸的眼睛,那里面有疲惫,有焦虑,
还有她从未读懂过的恐惧。她突然觉得自己说的话像隔着一层玻璃,她在这边急得跳脚,
爸妈在那边却只能看到模糊的影子。她抓起沙发上的包,转身就走。门“砰”地关上,
把王秀兰的叹息和林建国的沉默都关在了里面。走在小区的路上,晚风有点凉,
吹得她眼睛发疼。她掏出手机,翻出张姐的微信,手指有点抖。“张姐,
我跟我爸妈说补缴养老金的事,他们不同意,咋整啊?”“别急,老一辈都这样。
”张姐很快回复,还加了个抱抱的表情,“他们不是舍不得钱,是怕钱打水漂,
也过惯了苦日子,总觉得手里攥着现金才踏实。你别光跟他们算经济账,
得跟他们讲实在的——比如带他们去社保局问问,或者找个补缴了的邻居跟他们聊聊,
让他们亲眼看到好处。”林晓看着手机,心里稍微松了点。或许,她真的太急了,
没跟爸妈好好说清楚。她想起小时候,她想要一个洋娃娃,爸妈没买,她哭了好几天,
后来才知道,那时候家里连电费都快交不起了。她总是这样,只看到自己想要的,
却没看到爸妈背后的难处。第二天是周末,
林晓没去公司加班——领导昨天还问她要不要趁周末赶个方案,能多拿500块奖金,
她拒绝了。她早早地回了家,手里拎着两袋水果,是爸妈爱吃的橘子和苹果,
特意挑了软一点的,怕他们牙口不好。推开门,看见王秀兰在厨房包饺子,
案板上摆着一碗韭菜馅,绿油油的,还撒了点虾米——那是妈妈昨天特意去菜市场买的,
知道林晓爱吃。林建国坐在沙发上看报纸,报纸是楼下超市免费送的,他翻得都快起毛边了。
气氛比昨晚缓和了点,至少没有那么僵。“妈,我帮你包。”林晓走过去,洗手,
拿起一张饺子皮。饺子皮是妈妈自己擀的,边缘有点厚,却比外面买的有嚼劲。
王秀兰没说话,把调好的馅往她面前推了推,又递过来一双筷子。厨房里静悄悄的,
只有筷子碰到碗的声音,还有妈妈偶尔咳嗽的声音——那是冬天扫楼道时冻的,
一到换季就犯。“爸,昨天我跟你们说的事,不是我一时冲动。”林晓先开了口,
声音放软了点,像怕惊扰了什么,“我查了政策,是咱们省社保局官网发的,还有文件编号,
肯定靠谱。我还问了社保局的电话,昨天打过去问了,工作人员说,这个政策是长期的,
不会变,而且以后养老金还会逐年上调,你们以后领的钱会越来越多。”林建国放下报纸,
看了她一眼,又低下头,手指在报纸边缘捻着:“政策这东西,谁说得准?
以前你爸我在工厂,说好了干满三十年给退休工资,结果工厂倒闭了,啥也没捞着。
我跟你妈这辈子,被骗怕了。”林晓捏着饺子皮的手顿了顿。她知道爸爸下岗的事,
可她那时候还小,只记得那段时间家里很少吃肉,妈妈总是煮白菜土豆。她不知道,
爸爸下岗那天,在工厂门口坐了一下午,回来的时候,眼睛是红的,却跟她说“没事,
爸以后给你赚更多的钱”。“爸,现在不一样了。”林晓把饺子馅放进去,
捏出整齐的褶子——那是妈妈教她的,说“饺子捏得紧,日子过得稳”,
“现在是国家统筹的养老金,不是工厂自己发的,肯定不会黄。你看隔壁李爷爷,
他是退休教师,每个月养老金都按时到账,从来没断过。”“李爷爷是教师,跟咱们不一样。
《林晓王秀兰》by老抽屉里的账本 小说全集免费在线阅读(草莓羊奶芙) 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