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观察丨深圳盐田:以千亿海洋产业蓝图锚定全球海洋城市核心区建设

时间:2025-07-17 12:56:00

暮色中的盐田港,巨型龙门吊挥动着金色臂膀,集装箱如积木般被精准归位。

盐田港,全球最大单体集装箱码头之一,承担着广东省超1/3的外贸进出口量、全国对美出口逾1/4的货量。这片繁忙的海域正悄然孕育着面向未来的“绿色船队”,成为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宏大版图的核心引擎。

盐田港。

黄金水道塑造全球枢纽

盐田港作为深圳“海上门户”,绝非偶然。它是粤港澳大湾区内唯一近18米深、475米宽,常年不冻不淤,可实现装载24000标箱的20万吨级超大型集装箱船舶全天候、双向通航的天然航道,拥有20个大型集装箱深水泊位。也正是这些昼夜不息的泊位,成就了其全球最大单体集装箱码头之一和超大型船舶首选港的硬核身份。

2024年,盐田港创下1503.9万标准箱的历史新高。2025年上半年,盐田港集装箱吞吐量超758.7万标箱,同比增长12.7%。同时,今年盐田港还新增了11条航线,目前每周近百条航线连通全球,平均每天就有4班船驶向欧洲、6班船前往美国。

盐田,用稳定高效的港口体系,跑出了外贸航运“加速度”。

创新活水浇灌蓝色经济

盐田的核心优势,不止于物流流转。在基础设施上,盐田港东港区码头主体轮廓初步成形、平盐铁路改造提速推进、中—东港区连接桥等关键工程接连启动,蓝色经济的“动脉血管”日益强韧。

其中,盐田港东作业区作为国家“十四五”规划和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基础设施工程,计划建设3个20万吨级全自动化集装箱泊位,码头岸线长1470米,前沿水深-18米,按可停靠3.2万标箱集装箱船舶的标准设计,年设计吞吐能力300万标箱,为未来全球更大型集装箱船舶提供靠泊保障。

2025年5月,全球首艘2.4万标箱LNG巨轮首航盐田港区。

在业态创新方面,盐田加速挖掘海洋文旅经济融合发展,“深港沙头角跨境海岛游”以“海洋—海岛—海岸”立体开发模式,为世界级滨海旅游目的地提供了“深圳方案”;保税燃料加注业务突飞猛进,今年上半年,盐田区LNG燃料加注量超过31.02万方,同比增长1.6倍,比去年全年还多,累计产值近7亿元。燃料加得好,价格还合适,船舶来停靠的竞争力越发突出;特色船舶融资租赁与中远海运亚太智慧综合物流园等重大项目齐头并进,金融支持体系逐步覆盖海洋产业全生命周期。

《盐田区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区实施方案(2022—2025年)》显示,到2025年,力争形成千亿级产值的海洋产业集群,全力建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区。

科技深潜赋能产业跃升

向海洋要发展,科技创新是驱动力。

以智慧深耕“蓝色粮仓”。

华大海洋研究院领跑分子育种技术前沿,已完成超百种水产动物基因组测序分析,牵头主持“千种鱼类转录组国际计划”,斩获中美欧专利60余项。

大百汇海洋科技集团打造“种源繁育—养殖加工—品牌打造—市场推广”的全产业链平台,15项科研资质、4艘智能工船护航珍珠龙胆、东星斑、蓝瓜子斑、高体鰤等高价值鱼类养殖,预计年产量超2万吨。

今年5月,在2025深圳渔博会上,深圳国家远洋渔业基地首批重大合作项目签约,中水集团、中冶长城投资、广州民营投资三家企业与盐田区和市海洋发展局签署共同推进深圳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建设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同期,成立盐田区工商联海洋产业委员会,创新“商会+产业”实践模式,推动第一期渔业数据发布、优化远洋鱼货回运协调机制。海洋资源交易公司创新完成深圳首单市场化渔业碳汇(贝类碳汇)交易,促进传统渔业向低碳、高附加值方向升级。盐田将迎来一个集智能远洋渔业装备制造研发、渔业种苗科研培育、深远海养殖、远洋水产品精深加工、渔业金融服务、全球水产品跨境综合交易、万国海鲜消费体验、渔业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化远洋渔业综合服务基地。

百亿基金锚定绿色未来

当前,100亿元的深圳绿色航运基金也已落户盐田。这一最具风向标意义的布局,将为盐田乃至大湾区航运产业的绿色化、智慧化转型注入资本动力,极大拓宽海洋产业融资渠道。其深远意义还在于助力盐田加速建成海洋高端产业集聚区、海洋科技创新引领区、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合作区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加快锁定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区的战略定位。

山海盐田,向海图强。

当龙门吊臂迎着晨曦来回摆动,盐田向海图强、挺进深蓝的航向已然明了。以深水良港的天然禀赋为基底,以科技创新和模式突破为双翼,以绿色金融“活水”浇灌为托举,加快推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区建设的动能正源源不断地注入这片发展热土。(文琳/文 图片由深圳盐田区委宣传部、区档案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