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领航种业路 科技赋能谱新篇!唐王街道走出“党旗领航 种业兴唐”发展路

时间:2025-07-09 06:33:00

当一株株脱毒草莓苗在传感器监测下精准调控光照,当奶牛基地的性状监测系统正实时分析奶牛的生长数据,当育种基地的智能系统正为新品种组合供应养分……历城区唐王街道这个“大白菜之乡”,如今正以党建为引擎,以种业科技为抓手,贯彻落实全市“项目提升年”工作部署和历城区“4433”工作推进体系,紧紧围绕“党旗领航 种业兴唐”党建品牌,推进唐王种业小镇规划,不断焕发现代农业产业“芯”活力。

党建链串起产业链 激活种业振兴新动能

唐王街道将“红色基因”深度融入种业发展血脉,打造“党旗领航 种业兴唐”特色品牌,将党建与种业科创、项目建设、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迸发出发展的“芯”动能。

为提升党员干部的作风和能力,唐王街道党工委深入开展“党员作风能力提升”行动,优化党支部“堡垒指数”考评体系,以项目化、清单化的方式推动各项工作落实,以日常超过300场的基层党组织活动将党员与项目一线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党建的引领带动下,唐王街道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先锋岗”“示范点”作用。街道组建的项目服务专班,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响应需求、解决问题,积极落实惠企政策。2025年,江北智慧农场、鸿翔种业育种基地二期加速落地,中储粮项目稳步推进。

此外,项目专班助力种业企业成功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争取政策支持。同时,大力“外引内培”汇聚人才,打造涵盖蔬菜育苗、玉米育种、渔业科技的4处市级科技小院,吸引众多高校科研人才入驻;联合高校院所设立专家工作站和实践基地。在科技小院里,研究生们优化基质配方、防治病害,显著提高种苗生长稳定性和“好苗”比例。

“七大育种品类”兴唐 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

唐王街道紧抓种业“芯片”战略地位,着力打造现代种业产业集群,初步形成粮种、瓜菜、水产、畜禽、果品、花卉、牧草“七大育种品类”,覆盖全产业链,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鼓励企研共建载体,加强人才培养引进,探索成果转化激励机制,积极谋划推进山东奥克斯鲜淳种业奶牛基地、山东鸿翔种业黄淮海育种中心等十余项种业基地项目,构建种业“聚能环”。

在优质粮食主产区,街道依托科研单位和龙头企业培育标准化良种基地;在瓜菜产区,扶持智能化、环境可控的现代化育苗中心,通过订单生产精准输送优质种苗;在畜禽水产方面,建设应用OPU-IVP技术的国家级奶牛高效扩繁基地以及年产优质锦鲤苗种超千万尾、创新“线上拍卖+文旅体验”的渔场……一大批种业科创项目接连突破、深化、提升,种业科技在田间迸发出发展的澎湃动力。

此外,该街道同步构建集种质检测、技术培训、市场对接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打造育繁推一体化、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现代种业发展新格局。

种业科技顾问团“下乡”

加速赋能乡村振兴

唐王街道聘请专家组建乡村振兴科技顾问团,充分发挥乡村振兴科技顾问作用,驱动种业科技下乡惠农。顾问团队深入田间地头,提供从选种到收割的全周期技术指导,专家深入一线提供全周期技术护航,打通良种落地“最后一公里”。

常态化开展科技培训与科普活动,邀请专家传授技术,提升农民科技素养,营造科技兴农氛围。通过新型农机培训,农民得以将新型农用无人机用于田间管理、“一喷三防”,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让科技红利直接反哺农民,推动“田把式”变身“农工匠”。

同时,唐王街道还运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订单模式及保底收购机制,在畜牧型企业需要收储饲料时积极对接农户,实现新模式下的“旱涝保收”。

蓬勃发展的唐王种业集群,吸引育种科研人才、商业育种团队、专业农技服务者等高素质群体汇聚,为产业发展注入崭新活力。当一粒粒智慧之种在唐王沃野破土而出,它们承载着立足种业振兴、创新驱动重塑农业根基的雄心。随着全市“项目提升年”深入推进,这片土地正以党建为引擎,书写种业振兴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时代答卷。(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 张敏 通讯员 季桂芳 贾希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