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网事
核心提示: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带动下,消费市场持续火热,一些家电产品、电子产品入围“国补”范畴,叠加补贴进一步刺激了消费市场。另外,进入夏季,“夜经济”“清凉经济”也逐渐火热,消费市场一派红火。
天气热辣 消费红火
安阳融媒记者 邓娴 王慧敏 高倩
享“国补”——
持续点燃消费热情
“看看吧,这段时间买空调能享双重补贴。”5月25日,记者走进位于中华路与明福街交叉口附近的一家家电商场,工作人员热情地打招呼。

消费者在选购家电产品(安阳融媒记者 邓娴 摄)
这家空调售卖店铺在入口的显眼位置贴着“政府换新专项补贴15%~20%,工厂补贴”的醒目大字,店铺内的空调上贴着优惠后的价格,不少消费者正在店内选购。记者选购了一款新式空调挂机,工作人员介绍:“购买这款空调可享受20%的‘国补’,加上厂家补贴,算下来能优惠七八百元。”
“以旧换新能补贴多少?”记者问。“要看机型,一般能补贴两三百元。师傅免费上门拆卸。”工作人员说。
市民肖淑敏挑了一款空调柜机,正在询问功能。她说:“趁着以旧换新有补贴,把家里的家电换新了,前几天换了一台新型的洗衣机,比以前的洗衣机更智能,而且以旧换新补贴了五六百元。这次想把家里的空调也换了。”
在以旧换新等政策的带动下,消费成为今年我国经济增长的亮点之一。持续的“国补”政策激发了消费市场的蓬勃活力。记者走访市场发现,在“国补”政策的刺激下,家电、手机销售持续火热。市民程利敏刚入手一款新手机,她说:“我刚买了一个新款的手机,补贴15%,算下来补贴近500元,还是比较划算的。”
走访中,多家手机门店店员表示,手机“国补”政策落地后,参与“国补”的产品销量增长明显,大部分消费者目标明确,进店直奔参加补贴的产品。
喜文创——
把博物馆“带回家”
书签、冰箱贴、镜子……安阳博物馆内的文创店里,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吸引了市民、游客前来观赏、购买。“咦,这个好可爱。”5月24日,一位小朋友拿着一个冰箱贴惊喜地说。
“这是汉代乐俑,咱博物馆内就有原型。”工作人员解释。这个汉代乐俑双手和双脚同时舞动,脸上笑意盈盈,造型憨态可掬。来自郑州的游客祝谨瑜对一面镜子爱不释手,她告诉记者:“刚才在博物馆内参观时看到好多面镜子,好像就有这个花纹的。这面小镜子方便携带,也很漂亮。”祝谨瑜果断买了一个。

游客在殷墟博物馆选购文创产品(安阳融媒记者 邓娴 摄)
随着文旅产业的快速发展,博物馆游火爆出圈,“跟着博物馆去旅行”“为一座博物馆赴一座城”成为越来越多社会公众青睐的文化消费形式。我市有丰富的文旅资源,尤其是殷墟博物馆建成开放之后,博物馆成为亮点。与此同时,各个博物馆内的文创产品以款式多样、制作精良而受到游客青睐。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我市文创单位营收增长明显,其中殷墟博物馆单日文创收入达到41万元,再创历史新高。
文创产品的不断上新,适应了游客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成为文旅消费的新热点。正如一位游客所说:“文创产品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符号,款式多样化满足了不同市场需求,为本地文旅业带来了新的流量。”
抢消费券——
满减活动省心又省钱
“政府发的消费券真是实实在在让咱老百姓享受到了福利。前一段时间,我连续领了三期‘乐购河南’消费券,去超市购物、全家聚餐时都用上了,算下来可省了不少钱呢,特别划算!”5月26日,在永明路与文明大道交叉口附近的一家大型超市,提及政府发放的消费券,市民孙春芳说。
消费券是刺激消费的一种工具,它以真金白银的补贴切实降低了消费者的支出成本,为市场注入了强劲动能。今年4月30日起,2025年“乐购河南”消费券(零售、餐饮类)分三期通过银联云闪付APP和支付宝APP以电子消费券的形式向消费者进行了发放。消费券面值分20元、50元两类,20元券在消费满100元时使用,50元券在消费满200元时使用,可在河南省内的零售、餐饮(医药、家电、成品油除外)等线下消费场景中使用。消费券发放前,安阳融媒各平台推送了预告消息,我市广大市民通过不同平台领取到了不同面值的消费券,获得了实惠。
除了让消费者得实惠,消费券的发放也让商家受益。朝阳路一家餐馆负责人说:“‘乐购河南’消费券发放期间,店里客流量明显增多,很多顾客还在就餐时发照片或视频到社交平台,无形中为我们做了宣传,我们非常欢迎这样的活动。”
一张小小的消费券,搭建起消费者和商家共赢的桥梁,以“小杠杆”撬动“大市场”,让消费潜力充分释放。采访中,广大市民和商家纷纷表示,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再多一些,从而带动更多人消费,让消费市场持续红红火火。
图清凉——
消暑降温产品走俏
进入夏季,便携制冷风扇、防晒装备、水上用品等清凉消暑产品需求升温,为夏日经济注入勃勃生机。5月25日,记者展开了采访。
随着气温逐步升高,“全副武装”防晒成为很多市民的“标准动作”,防晒衣、防晒口罩、冰袖、遮阳伞等夏季商品持续热销,防晒类产品迎来“主场时刻”。

消费者在选购防晒用品(安阳融媒记者 高倩 摄)
最近,我市不少店铺推出夏季清凉商品,速干衣、防晒衣等种类繁多。在一些饰品店、文具店,太阳帽、遮阳伞、手持风扇等“清凉商品”被摆在了显著位置。“这些风扇小巧便携,被称为‘移动的小空调’,很受年轻人和小朋友的喜爱。”唐子巷一家店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夏季帽子一般三四月份上架,首波销售热潮通常出现在4月,目前仍不断有顾客选购。
走进文峰北街一家超市,凉席、夏凉被等各类夏季用品摆满了货架,价格从十几元到几百元不等,不时有消费者驻足选购。5月初,解放大道的地下纳凉点也推出了纳凉及促销活动,成为不少市民避暑的好去处。
到太行大峡谷感受夏日清凉,去万泉湖品美味烧烤、看绝美夜色,走进CBD公园感受湖畔晚风与缕缕花香……最近,在社交平台上,不少市民晒出了夏季“出游日记”。在一些线上销售平台,漂流、滑水等水上项目与消夏纳凉的景区、民宿也备受欢迎。市民路遥感叹道:“安阳的夏天很精彩,山中避暑、亲水嬉戏、夜市烧烤、街区漫步,处处都能欣赏到不一样的风景。”
为健康——
绿色食品受青睐
“今天真幸运,抢到了一份口感番茄和减脂黄瓜。”5月24日,在市农科院的优质瓜菜群里,网友“春天”购买到了心仪已久的绿色蔬菜。她告诉记者:“价格比市场上的贵点,但人家这蔬菜绿色种植,吃起来更放心,尤其是这种减脂黄瓜,适合大多数人。”
像网友“春天”一样,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选购食品时更加倾向于绿色化、健康化、个性化。在中华路与明福街交叉口附近的一家超市里,不少消费者正在选购粽子。市民吴静的购物车里是她选购的黄米粽和虫草蛋,她说:“这是给家里老人买的,现在吃喝不愁,关键是吃得健康、吃得放心。”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饮食健康。面对群众消费新需求,我市加强了对绿色食品集群的培育壮大。

资料图:韩陵镇梨园村西红柿成熟
绿色食品是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准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安全、优质食用农产品及相关产品。市农业农村部门充分挖掘我市资源优势,通过政策扶持、平台搭建、质量提升等举措,推动绿色食品集群发展,同时线上、线下齐发力,通过多种方式做好对绿色食品的组织推介。安阳县韩陵镇梨园村的“邺城红”西红柿和滑县牛屯镇宋林禾丰种植农民合作社的黄小米、玉米糁、富硒黑花生、小麦面粉等绿色农产品都获得了良好口碑。
截至目前,全市有效期内绿色优质农产品共计181个,其中绿色食品132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6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45个,依托生产经营主体145家,产品种类日益丰富,覆盖粮食、蔬菜、水果、油料、食用菌、水产等农产品及加工食品。全市5个县(市)创成6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涵盖小麦、玉米、辣椒、花生、谷子等作物,总面积91.64万亩,总产量超过68万吨,持续推动农业向高质量、标准化发展。
逛夜市——
感受人间烟火气
傍晚时分,约上三五好友或者与家人一起去夜市逛一逛,可以说是夏天最惬意的事情。

资料图:夏夜的北门印象吸引许多市民前来打卡(安阳融媒记者 申昕 摄)
5月25日傍晚,当记者来到北大街时,各色亮眼招牌灯光交错,各类临时摊位一字排开,只要停下脚步,瞬间就会被人声鼎沸、热气腾腾的人间烟火气包围。“老板,来一份臭豆腐。”“我要一份芝士薯条。”“这个毛衣链好漂亮,怎么卖啊?”……放眼望去,每个摊位前都围满了人,叫卖声、烹炒煎炸声、谈笑声不断。“夏天到了,每到周末晚上,我都会领着孩子来逛夜市,吃点儿小吃,放松一下。”在一家炒凉粉摊位前,市民李女士说。
除了各类小吃,夜市上还有服装、饰品、玩具、餐具等摊位,以及套圈、石膏画等娱乐项目。许多市民都是边吃边逛,碰到喜欢的东西就买下来,或者带着孩子体验娱乐项目。高艳芳是永繁街夜市一个卖餐具的摊主,4月中旬以来,她每天晚上6时左右都会带着她的一车子“宝贝”来到夜市摆摊,一直经营到晚上10时多。记者在现场看到,她卖的餐具颜色亮丽、造型独特,吸引了许多消费者驻足挑选。“我来这儿摆摊一个多月了,每天的营业额都在1000元左右。”高艳芳说,最近这段时间,天气越来越热,来逛夜市的市民明显多了起来,相信往后的几个月生意会更好。
夜市有着一座城最具烟火气的一面,除了让人们尽享惬意时光,还为许多人提供了创业机会。采访中,不时能看到夜市摊主撑起支架、摆上手机、打开背景灯,在网络平台上进行直播。他们说:“现在创业机会多,相信通过努力,一定能换来更好的生活。”
网友有话
希望补贴范围再扩大
网友“拥抱苹果”:“国补”带旺消费,越来越多的家电产品、电子产品进入“国补”范围。前两天,我家更换了电视机、电冰箱。家电以旧换新不仅促进了绿色消费、智能消费,也提振了企业发展信心。希望“国补”范围再扩大些,比如自行车等代步工具也可以纳入补贴范围,这样既可以刺激消费,也是对健康生活方式的一种引导。
丰富文创产品供给
网友“Anqbaby”:现在,文旅业的发展势头越来越猛,文创消费也越来越热,一方面是因为博物馆的火热,另一方面是文创产品的不断推陈出新。相关部门应加大对文创产品的研发力度,丰富产品供给,让消费者有更多选择,进一步刺激文创消费。
健康消费需再升级
网友“北冥鱼”: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消费。相关部门应抓住这一发展契机,加强引导,促进食品等向绿色化、有机化方向发展,比如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多生产绿色有机食品,让人们吃得更健康、更放心。
希望出台更多措施提振消费信心
网友“苦咖啡”:消费信心的提振、市场活力的激发,离不开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乐购河南”消费券的发放带动了消费,希望这样的活动能更多一些,持续提振消费信心,让市场活力充分释放。
“地摊经济”需要精细管理和精心培育
网友“一瓣花香”:“地摊经济”也是城市的文化风景线。不可否认,目前夜市还存在鱼龙混杂、质量欠佳等情况,有的还可能带来安全隐患。相关部门要把好安全关,加强精细管理,同时精心培育,让“地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打造差异化服务和体验
网友“一杯清茶”:相关部门可以顺势而为,将我市文旅、餐饮、娱乐、住宿等诸多资源整合规划,推出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项目,从产品上新、服务更新、场景创新等方面发力,打造差异化服务和体验,持续吸引客流,激发市场消费活力。
(来源:安阳融媒《安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