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2毛钱打官司 大学生较真要点赞

时间:2025-05-18 18:19:00

在饭馆吃饭207.8收208,要是您碰上这种事儿,您会怎么应对?咱可能觉得,诶,碰上个反向抹零儿的事儿,但一看,唉,就2毛钱,算了算了,还有别的事儿呢,为这点钱争一争不值当的。但是西南政法大学的大学生彭同学,就认这个理儿了。他投诉了徐鼎盛餐饮连锁企业出现的这种“反向抹零”行为。5月13日,渝北区宝圣湖市场监管所核查后认定商家存在违法行为,并提出警告,要求整改。目前,涉事餐厅已返还0.2元,表示已经调整了收银系统,实付实收。




这样的较真 必须支持

这事儿干得真漂亮,我得为这年轻人点大大的赞。因为可能在不少人看来,为这点钱,如此兴师动众,犯不着。但这正是彭同学如此较真的可贵之处。他明确说了,之所以要维权,是因为“这事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问题。”而他的较真实实在在地维护了咱们消费者的正当权益,也以这种方式,让市场秩序得到了规范。其实“反向抹零”问题,早不是第一次出现了,可以说已成为当前市场中的顽疾。抹掉的“零头”,具体到每一位消费者,也许是几毛钱的事,也因此,消费者通常不会太在意,或者压根就没发现。像此次,这位彭同学,就是在就餐付款后无意中发现了餐饮小票中的玄机。但是对商家而言,这些零头积累起来,这也是一笔不错的收入啊。




反向抹零 是消费过程中的陷阱

看看,这种事儿还真是不少啊,而且不少店面是真觉得反向抹零儿是常规操作,甚至是理所应当的,而更重要的是,无论数额多少,这种“反向抹零”,本质都是对消费者权益的损害,都是一种违法行为。而且在价格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对此都有相关的约束规定。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有权获得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的公平交易条件。而“反向抹零”行为,正是对这种交易条件的破坏。像类似这种“反向抹零”,展现的是商业计算的陷阱,当“反向抹零”变为需要消费者主动追溯的“沉没成本”时,商家正在“用规则制造麻烦,用麻烦促成放弃”的精明算计,来完成对微小差额的实质占有。所以这也更体现出彭同学身为消费者的这种较真精神的可贵。


面对倾权行为 我们都该化身“彭同学”

所以咱们再来看这件事儿,以个人收益来算的话,你说咱为了2毛钱,去向市监部门举报,如此折腾,从经济的角度来看确实不划算。但是,如果我们换一种思路,以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角度来考虑和看待这个事儿,就完全不一样,价值很高。涉事商家这次就为其小算计付出了代价,不仅遭到职能部门警告,改掉了“反向抹零”的毛病,恐怕也会因此在消费者心中跌了份。这正是对其他商家的有力警醒。在涉及消费者权益问题上搞小动作,利用消费者的信任和善意占便宜,最后吃亏的恐怕只能是自己。所以,咱消费者应该出现更多的“彭同学”,要捍卫自己的权益,更要在小事儿上也较真,只有当越来越多的“彭同学”成为“法治传感器”,市场秩序才能真正实现“勿以恶小而为之”的良性循环。


来源:第一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