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九派新闻评论员 文和刀
二〇二五年一季度,我国国民经济开局良好,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何以作此断言?
信心从数据来。
2025年一季度,中国经济交出了一份“超预期”的答卷:GDP同比增长5.4%,环比增长1.2%,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

这一成绩的背后,既得益于中国经济自身的韧性与潜力,更离不开宏观政策“组合拳”的精准发力。
今年以来,中央提出“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导向,一些政策措施加力增效,“两重”“两新”政策增量扩围,支持力度更大、补贴范围更广。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相互配合,政策效应持续显现。
国家税务总局最新发布的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一季度经济运行呈现六大结构性亮点,折射出政策引导下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
【1】制造向新,稳中提质
中国正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加速转型。
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2.1%和9.7%,增速较2024年分别加快3.1个和3.5个百分点;数字产品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2%;制造业企业采购数字技术金额同比增长8.7%;智能设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3.2%;高耗能制造业销售收入占制造业比重为29.2%,较上年同期下降1.4个百分点……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持续提速,趋势明显。
以新能源汽车为例,一季度产量同比增长45.4%,充电桩产量增长26.3%,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效应显著。
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增长9.7%,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等高端制造领域增速均超20%,成为工业增长的核心引擎。
农产品加工、包装设备等专用机械产量实现两位数增长,产业链智能化、精细化水平提升。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加深,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收入增长11.4%,数实融合成为实体升级的关键路径。
这些令人欣慰的变化,构成了我国制造业发展稳中提质的有力证明。
尽管外部环境复杂,制造业仍展现出强大韧性甚至进化潜力。
创新动能的积蓄,不仅提升了产业附加值,更在全球价值链竞争中构筑了新优势。
【2】市场回升,释放活力
传统焕新,新兴扩容,在这个春天,消费端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一季度,服务消费同比增长5.3%,其中景区管理、旅行社服务收入分别增长40.5%和15.5%,电影放映、文艺演出收入增长39.6%和15.2%。“非遗版”春节等文化IP激活文旅市场,清明假期出游人次和消费同比均增6%以上。
另一方面,以旧换新政策从家电、汽车扩围至手机、智能设备等领域,拉动相关商品零售额增长超20%,仅通讯器材、家电、家具等四项就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个百分点。手机、智能手表等数码产品零售额增长26.9%,家电以旧换新销量超3571万台,直接撬动消费升级。
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模式,进一步释放了县域和下沉市场潜力。
政策推动下,要素流动成本下降,例如多式联运模式降低物流费用约15%,为中小企业融入全国供应链提供了便利。全国省际贸易销售额占比提升至40.2%,快递业务量增长20.6%,反映出区域壁垒破除与物流效率提升。这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目标高度契合。通过打破地方保护、优化营商环境,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正在逐步转化为内需增长动能。
【3】直面变局,稳舵前行
在创新与改革的驱动下,面对外部风浪,中国经济依然在全球经济变局中稳舵前行。

2025年开局中国经济展现的“惊人活力”,在外媒眼中,得益于中国扩大内需、提振消费的政策部署以及一季度超预期的出口。
展望第二季度,外贸前景不确定性有所增大,宏观经济运行面临“逆风”。
从短期来看,美国加征高额关税会给我国的外贸和经济带来一定的压力,但是改变不了中国经济持续长期向好的大势。
一揽子经济刺激和化债计划将逐步落地显效,经济增长的内生动能亦在不断增强。
“中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力大,我们有底气、有信心、有能力应对外部挑战,实现既定发展目标。”
一季度经济“开门红”,既是政策发力的成果,更是中国经济结构优化、韧性增强的缩影。
九派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jp.jiupainews.com
【来源:九派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